儲蓄一千三百萬的祕訣群益投信理財網 儲蓄一千三百萬的祕訣 在這個全球股市下跌,共同基金虧損連連,銀行利率降到歷史新低的年代裡,從保守型到積極型的投資者,該如何做聰明的資產配置?規劃退休理財之前,要了解自己的投資觀念與需求,並與理財顧問溝通,找到最適合的理財工具。
四十歲的媒體工作者周國偉有個夢想,由於沒有生小孩,五十歲退休之後,和太太住進舒適的老人住宅,到處旅遊、享受美食。
但前提是在十年內累積一千萬的退休金。
這一千萬要怎麼來?即將繳完房貸的周國偉,想藉由薪水與投資股票來完成夢想,但想到這兩年股市變動劇烈,他心裡也頗為擔心。
現在連保險公司也不保險了。
保險公司過去賣平均預定利率在7%以上的保單,現在利率已經降到3%以下,造成保險公司龐大的資金運用壓力,甚至可能發生倒閉危機。
「你相信保險公司會活的比你久嗎?」一位會計師質疑。
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,退休生活勢必要靠自己,該怎麼規劃退休理財,卻讓人既期待、又怕受傷害,但是人還是要退休,更需要理財計劃來規避風險。
一、退休該準備多少錢 每個人財務與生活狀況不同,退休需要的生活費用也不同,瑞泰人壽市場企劃處經理林慧貞估計,退休後的生活費大約是目前收入的七成,因為交通與房租等費用減少,卻增加旅遊與醫療費用的支出。
台灣花旗銀行調查,國人希望退休的年齡平均在五十四歲,退休後平均每月生活費需要3萬7,000元。
但是內政部對國民生活狀況調查顯示,台灣目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主要經濟來源,將近五成是子女奉養,平均每月生活費用在9,400元。
3萬7,000元的理想,與9,400元的現實有很大的差距。
花旗銀行分行與投資業務負責人管國霖估計,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,假設五十五歲退休後再活三十年,以每個月3萬7,000元的生活費計算,不包括通貨膨脹的影響,至少要準備1,300百萬的退休金。
1,300萬對一般人而言,宛如是個天文數字。
花旗銀行的調查也顯示,三十八歲以上的受訪者,有五成還沒開始為退休做準備。
比較各國的理財行為,台灣人集中在存款與股票,但是在長期投資的退休保險金、固定收益的債券比重卻過低。
(表一)「國人喜歡短線操作,對退休卻缺乏有系統的規劃,」怡富投顧總經理蕭碧華一語道破台灣人的理財觀。
根據怡富理財網(www.jfrich.com.tw)以每年投資報酬率10%來計算,預計五十五歲退休的人,如果現在是二十五歲,每個月要投資5700元;四十歲的人每個月必須要投資3萬1000元才能累積1300萬元。
如果是保守的定存族,用利率5%來計算,二十五歲的人每個月要存1萬5000元,四十歲的人每月則需要存4萬8000元。
從複利與時間的角度來看,管國霖認為,提早投資的壓力比較小,而且不同的投資工具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由於過去股市一五%高報酬的榮景不再,他有些悲觀地說:「未來有10%就已經不錯了。
」 二、要有長期投資與分散風險的觀念 一千三百萬要怎麼累積呢?保誠人壽業務發展董事陳建忠認為,投資是一個非常理性的行為,「不是miracle(奇蹟),而是需要discipline(紀律)。
」什麼是投資紀律?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直截了當地說:「長期投資與分散風險。
」 長期投資真的能賺到錢嗎?投資台灣要小心 台灣股市是個淺碟市場,起伏波動大,過去十年來,股市曾經一年上漲79%,也曾重挫43%,平均投資報酬率竟不到2%。
投資人要考慮分散風險的重要性,不能把雞蛋全押在一個籃子裡,例如投資區域、投資組合與時間上的分散。
(表二)「台灣一年就算長期投資了,」群益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陳忠慶認為,由於台灣股市變化太快,為了降低風險,他建議台灣與國外投資要並重。
美國股市可以長期投資 相對於台灣,美國股市就比較穩定。
美國股市在一九二九年崩盤之後,道瓊指數曾跌到100點以下,七十年後,指數已經攀上一萬點;代表高科技的那斯達克指數,三十年前只有100點,目前卻已攀升到2000點。
雖然九一一恐怖份子的攻擊,使許多人對美國前景也不再那麼樂觀,但是缺乏替代選擇標的下,一般人仍看好美國。
「經濟走勢一定是往上發展的趨勢,未來也是如此,」花旗投顧協理曾慶瑞指著美國股市走勢圖帶點樂觀地說。
陳忠慶以自己為例,他投資四萬美元在美國基金,儘管遇到全球股災,十三年下來投資報酬率仍高達四倍。
「因為退休之後才要用,只要挑對基金,我就放著不管它,」陳忠慶胸有成竹地說。
但是加得顧問公司總經理林奇璋,投資在美國的基金也有十多年,卻沒賺到錢。
邱顯比建議,未來股市波動性比以前更劇烈,一次下跌就會吃掉過去累積的獲利,要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,適度做獲利了結,不能像過去一直抱著不動。
當投資報酬率達到自己的預期,例如50%,可以先實現獲利,因為未來變動性實在無法預料。
三、如何選擇投資工具 先了解自己的投資觀念 由於投資報酬率與風險成正比,投資之前,先了解自己的投資觀念,是積極、穩健還是保守,能夠承擔的風險是多少,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。
選擇投資工具之前,要先準備三個月到半年生活費的現金,以防萬一。
「否則這邊卡住了,那邊也卡住了,還要變現一些投資的資金,划不來,」擁有精算師執照的林奇璋說。
積極的投資工具包括股票、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;穩健的工具有股票型基金、投資型保險商品;保守的工具包括債券、儲蓄險、年金險與定存。
定存不是好的投資工具 一位長期投資國內高科技股票的上市公司主管,目前仍陷在套牢的泥沼中。
現在她參加郵局的定存,每個月固定繳一筆錢,五年後可以領回一百萬。
「現在只要可以領到一百萬我就很高興了,」過去慘痛的教訓,讓她心有餘悸。
邱顯比一聽到把資金都擺在定存,立即說:「若是三十年都擺定存,那鐵輸的,沒有救。
」 他解釋,定存利率已經降到3%以下,複利的效果不如其他投資標的,而且每年的通貨膨脹會吃掉部分定存的利率,萬一利息超過27萬,還會被政府課稅。
基金最穩健 共同基金是一種組合的觀念,一支基金至少投資三十支股票,可以排除單一股票的風險。
由於基金類型種類繁多,有股票型、債券型、平衡型(投資股票與債券,風險與報酬介於股票與債券之間),也有單一國家(例如台灣、美國)、區域(例如北美、亞洲、歐洲、全球)、產業基金(例如高科技、生化)。
陳忠慶建議,投資人只要挑選各類型基金排名在一年、三年、五年甚至十年都維持在前四分之一,代表操作績效穩定,不會大起大落(關於如何選基金,請參閱《天下雜誌》二四六期)。
但是投資時間最難拿捏,不知道何時是適當的投資時點。
投資專家們都推薦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(例如每個月固定時間扣款投資,類似儲蓄),不用擔心投資時點的問題,也能攤平投資時點的風險。
保守投資人的資產要有五成放在債券、定存與儲蓄險 曾慶瑞建議,保守的投資人可以將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重降到五成,其他則是債券、定存與儲蓄險。
此外,保守的投資人也有新選擇,由於利率不斷下降,今年壽險業推出新的商品:投資型保險與利率變動型年金。
過去傳統的儲蓄險是固定利率(過去儲蓄險利率平均在7%,這些保單都已停售,目前保單利率都在4%以下)。
這兩種新商品利率設計則是浮動的,風險與報酬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
投資型保險結合基金與死亡保障,投資人可以選擇保險公司提供的基金,再加上一筆固定的死亡保障金額給受益人。
例如投資基金的成本是50萬元,保障部份是100萬,基金可能獲利也可能虧損,但萬一發生事故時,100萬的死亡保障不會改變。
傳統的壽險在保障其他受益人,年金則是保障個人退休的生活。
新推出的利率變動型年金是根據銀行定存利率的變動調整保費,保戶每期給付一定的金額,到退休之後,保險公司每年或每月再給付年金,直到保戶過世為止。
「這是一種定時定額的長期投資,而且也是強迫儲蓄,」ING安泰人壽總經理石寶忠認為,如果不願投資基金,年金也是一種選擇。
這兩種商品都是個人分離帳戶(類似銀行戶頭),獨立於保險公司之外,「萬一保險公司倒閉,仍可以保有資金,」保誠人壽業務發展董事陳建忠說。
投資風險與年齡成正比 不論投資觀念是積極還是保守,投資風險與年齡卻是成正比。
邱顯比解釋,年輕時可以承受比較高的報酬與風險,但隨著退休年齡的接近,就要確保累積的財富不會縮水。
他建議一個高低風險資產分配的小訣竅:「一百減去歲數。
」例如一個三十歲的人,七成資金可以放在股票或股票型基金,三成放在定存、債券等穩當的投資上,如果是五十歲以上的投資人,大部份的資金就要轉為定存與債券。
四、累積財富前先買保險 計劃累積退休金之前,要先想到保險。
每年繳二十萬保費的退休會計師鍾聰明強調,人有旦夕禍福,理財之前要先有最低的人生保障。
ING安泰壽險顧問林梅華認為,有家庭的人要買壽險或意外險,讓家人有保障、無後顧之憂;單身的人,最擔心老年之後沒人養,需要購買醫療與重大疾病險。
買保險不是高枕無憂,而是萬一老年身體出問題時,能有一筆資金來解決醫療費用,「否則辛苦賺來的錢全都變成醫藥費了,」林梅華說。
保險與投資費用該如何運用?ING安泰人壽總經理石寶忠建議,要注重投資與保險的均衡,每個月收入的6%用在投資,四%提撥為保險費用。
雖然保險是退休理財必要的工具,但是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卻令人憂心。
根據《天下雜誌》一千大企業調查,二○○○年保險業營收成長為18.69%,資產報酬率卻是負3.74%。
除了幾家本土的老牌壽險公司之外,其他成立不到十年的保險公司都呈現虧損狀態。
保戶該如何選擇保險公司?由於保險公司財務資料非常複雜,邱顯比建議,具有外商背景或是資產規模較大的本國保險公司比較安全。
對一般薪水階級而言,到底1300萬的退休金是不是天文數字?如果找到好的長期投資工具,注意分散風險的原則,這一定不是登天難事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tm2AS2uFExlyC7ef6c0-/article?mid=3569
參考資料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712010751323 群益投信理財網
留言列表